凝聚共识 共襄发展——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摘登(二)——2023年仙桃新闻-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

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-尊龙凯时·中国官方网站 > 2023年仙桃新闻

凝聚共识 共襄发展——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摘登(二)

发布时间:2023年12月28日 来源:中国仙桃网

发展庭院小经济 助力乡村大振兴

杜湖委员组 许末才

  庭院经济在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,为共同富裕寻求更多的载体和补充。我建议:

  统筹规划布局,强化分类指导。广泛开展调研和摸底,对有经济基础的农户进行有效引导。对生产经营管理好、技术水平高、经营效益好的庭院经济农户给予支持。注重优化庭院结构,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,推进庭院经济发展。

  突出党建引领,践行共同缔造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庭院经济中的领导力和动员力,推进庭院经济的规模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。把扶贫的输血功能变为致富的造血渠道,以共同缔造理念引领群众从庭院经济参与者、建设者向庭院经济受益者转变。

  注重要素保障,落实宣传引领。打通生产与市场间的最后一公里,促进庭院经济按市场需求健康发展。提供金融、资金、土地、人才等要素支持,形成庭院经济发展保障闭环。实施惠农政策,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固定来源和特色项目。

打造共富联合体 拓宽农村农民致富路

彭场委员组 周利荣

 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让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起来。我建议:

  坚持谋篇布局,把牢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。强化党建引领,着力破解共富难点问题,实现“一盘棋规划、一体化发展”,打造“共富”联盟产业共同体。

  突出产业支撑,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。引导企业将低端产业链转移到联合体,由联合体组织工人完成订单,向企业按时保质保量交付订单。探索文旅产业模式,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。将优势资源同 “四美”共建有机结合,实现群众增收、企业增效、集体增富。

  促进良性运转,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。把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最大化利用好闲置资产资源。正确处理好村民与集体经济的关系,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,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。用好激励政策招才引才,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“活水”,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。

综合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

农工党委员组 刘泰然

  当前我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、就业劳动力逐步下滑。我建议:

  培育正确观念,提升民众生育意愿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。发挥工青妇作用,弘扬正确生育观、育儿观等,支持引导用人单位开展相亲联谊活动。加快完善婚姻保障制度。采取延长带薪休婚假时间、凭结婚证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、遏制巨额彩礼等方式鼓励适婚人群结婚。

  推动职育平衡,优化女性就业环境。通过提供灵活就业时间岗位来解决职育冲突。税务部门对有女性职工休产假的企业制定税收优惠政策,设置税收减免额,通过让利企业降低招募育龄女性的人力成本。

  推动政策落实,切实降低育儿成本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,为单位职工6个月到3岁幼儿提供照护服务。增加公立幼儿园和公立中小学供给,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。给予育儿补贴,对6岁以下的二胎及三胎家庭每月给予一定的育儿补贴。

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联动发展

毛嘴委员组 张玉荣

  为打造具有产业承载力、竞争力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园区,建设三产融合发展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园区,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联动发展,我建议:

  做大产业集聚的主阵地。坚持“产业第一,项目为王”理念,带动要素聚集发展。扩大行业总体量,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。完善行业供需端,解决纺织服装领域的“螺丝钉”问题。

  建设功能集成的承载体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吸引更多人口到城镇安家落户。完善产业承载配套,加大对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。增设休闲文娱场所,切实解决好新型人才留不住的问题。

  找准人口集中的突破口。吸引在外的服装技能人才返乡就业。加大招工宣传力度,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园区转移。帮助外来人口就业落户,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到园区就业生活。

  做好要素集约的发力点。改造提升一批,提高企业产能。市场交易一批,帮助低效停产的企业引进新项目或新项目签订入园协议。司法化解一批,对涉法涉诉的低效用地企业收回土地使用权。倒闭退出一批,对确认为闲置用地的企业,依法倒逼企业腾退闲置土地。

文化文明并重 气质品质并举

宣传委员组 黄丹

  为充分发挥文化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铸魂作用,我建议:

  深化文化教育,以文化人。一方面做好理论文章。将“文艺 理论”深度融合,为文明城市创建培根铸魂。另一方面讲好红色故事。充分发挥红色场馆作用,坚定文化自信,厚植爱国情怀。

  厚植文化元素,以文塑城。融入文化符号。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嵌入城市发展中,深化共同缔造理念。打造文化地标。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提炼文化品牌。充分结合仙桃人文特征、文化品格,提炼出专属于仙桃的文化品牌,打造“叫得响、立得住”的文化品牌。

  丰富文化活动,以文润心。推进文化惠民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让广大市民在丰富的精神食粮中乐享健康生活,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正能量。弘扬传统文化。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契机,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,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寓意。传承特色文化。加大沔阳花鼓、沔阳渔鼓、沔阳皮影等宣传推广,持续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,让文明乡风吹满仙桃大地。

以城镇和产业集中发展为引领 打造流域综合治理重要节点

三伏潭委员组 邓亚历

  三伏潭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显,具有承东启西、辐射带动的条件。我建议:

  在产业集聚上发力,拉长比较优势,着眼“特”和“新”。抢占工装细分领域市场高地,发挥比较优势,围绕延链长、壮链主、创品牌、提品质、创标准方面聚力发力,加快形成全国工装产业集聚。

  在人口集中上发力,增强吸赋能力,着眼“起”和“居”。支持毛嘴、三伏潭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名镇,制定支持纺织服装工人就地市民化的政策,引导市中心服装产业工人向仙西产业集聚区集中和市外涉服装设计、打版、管理等技术人才向仙西集聚。

  在功能集成上发力,建设幸福城镇,着眼“小”而“全”。整体统一规划节点城镇,建设工业区、居住区、核心区、休闲区,提升节点城镇中心区域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  在要素集约上发力,提升资源效益,着眼“专”和“美”。支持三伏潭建设工装智造产业园、电商产业园、物流产业园和服装设计及展示中心,配套承接工装产业电商化模式的“软着陆”。

盘活沔城文旅资源 让历史照进现实

沔城委员组 武莉蓉

  为加快沔城文化复兴,加速文旅融合,实现以文彰旅、以旅塑文,让历史更好照进现实,我建议:

  规划引领,让文脉活起来。高度重视沔城历史风貌的规划设计,围绕重点景观、水乡特点、民俗风情、名人名胜,按照莲花湖景区核心圈、沔城古城城郭圈和沔阳风采展示圈三个圈层进行统筹设计。

  以文化人,把文脉养出来。在旅游标志性景观建设、景点线路安排和文化展示中,突出仙桃文化内涵和品质。通过多种形式发扬“崇德重礼、勤劳俭朴、尊师敬老、乐观豁达”的精神秉性。优化文旅线路,把沔阳小镇、梦里水乡与沔城古镇串联起来,形成仙西文旅带,切实把过去旅游过境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。

  打造精品,使文脉靓起来。把向外输出定位作为关键,紧紧围绕“可知可达可享可再”目标,培育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。打造“千年故地,礼乐沔城”,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充分运用营销手段,切实把沔城打造成文创产业聚集地、文化交流展示区、农旅协作示范区。加大文旅知名企业招引力度,打造高成长、创新型文化企业,推动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。

东融武汉车谷 再造发展引擎

沙湖委员组 郑先淼

  仙桃市紧临汉南,发展优势空前彰显。抢抓中国车谷战略机遇,推动仙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迫在眉睫。我建议:

  强化规划布局。以建设高质量产业合作园区为基础,在全面实现产业对接、服务对接、信息对接、产品对接、市场对接上下功夫。重点围绕燃油汽车核心零部件,新能源汽车及电机、电池、电控零部件制造,汽车后市场开展招商。

  强化技术创新。主动承接相关科研院所的产业化项目,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。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互动,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,重点在动力总成、燃料电池、电机和电控、充电桩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质效。

  强化配套服务。加快引进汽车护理、外饰、维修设备等生产企业,做大做强汽车后市场服务。依托华中汽车交易大市场,在汽车报废拆解、零部件再制造、二手汽车交易、配件销售、4s店集群、汽车主题公园、汽车物流、高新技术研发与孵化中心等方面多招引市场主体,推进产业发展。

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建好幼儿成长港湾

党群委员组 王芳

  从事托育服务工作资质的专业人员不多,难以满足家长对高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。我建议:

  完善托育服务体系顶层设计。制定出台政府购买服务、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,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予以保障。完善政府、家庭、机构合理的分摊机制,为我市普惠托育资源提供支持。

  构建多元托育服务供给模式。合理规划和布局普惠性社区托育点,开展托幼一体化探索与发展,设置全日、半日、计时和临时等多元化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模式,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。

  培养专业托育服务人才队伍。持续做好早教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,依法保障托育从业人员合法权益,建立和完善托育从业人员准入、考核、奖惩和淘汰制度,确保从业人员素质。

  完善规范的托育服务监管体系。开展机构服务能力综合评价,执行收费公示制度,督促、引导各托育机构,为家长选择提供便利并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。

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高质量发展

财贸委员组 谭思涵

 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,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问题日趋突出。我建议:

 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。进一步完善确权登记颁证。推动农户承包土地由“物理田块”向“价值田块”转变。规范土地交易市场。健全土地交易程序,建立土地流转收益逐年递增机制。创新土地流转方式。为农户提供从种植、管理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。

 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。推进分散田块大集中。推动“一户多块田”向“一户一块田”“多户一块田”转变。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。发展单环节、多环节托管等服务,开展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。合理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。创新经营服务模式,构建“一小时综合农事服务圈”。

 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。做强主导产业。聚焦“一条鱼”“一粒米”,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。做大市场主体。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探索龙头企业经营模式。做优政策支撑。市级将各地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,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纳入强县工程专项资金分配因素,对突出的镇办予以奖补。

  ▉整理 文字/记者 李辉 晓旦 胡圣 陈亚东 黄芸 摄影/记者 盛慧慧

更多资讯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(cnxiantao)、嗨仙桃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
新闻图片

新闻排行

网站地图